1. 高职动态

  1.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 [转]高职院校“三能”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12年09月13日 14:53  点击:

     

    高职院校“三能”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丁金昌
       发布时间:2012年8月27日   访问量:1147    信息来源:《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第7期
    摘 要: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原有基础薄弱、来源渠道单一、业务素质仿低、数量严重不足等主要问题。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能胜任理论教学;还要提高动手能力,能指导学生实训、实践;还要参与企业相关的研发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克服技术难题、开展应用研究。面对“三能”教师队伍建设要求,高职院校应建立教师定期下企业制度,要求教师担任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任务,开展“立地式”服务,加大“三能”教师引进力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能”;师资队伍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最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数量上占据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科学定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种重要类型。“职业性”与“高教性”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在实际办学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好“职业性”与“高教性”的关系,“十一五”期间过分强调“职业性”,将学生掌握某项职业技能作为重点,导致高职毕业生的知识积累过于简单化,思维和逻辑训练严重不足,缺少创新精神,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可度不高,我国高职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高职教育的“弱势 ”在教育过程中显而易见,并集中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的环节上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一、当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师资原有基础薄弱、来源渠道单一、业务素质偏低、数量严重不足和培训保障不力等方面。
     1、原有基础薄弱。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中专升格而来的,中专学校的教师普遍存在学历层次整体水平偏低,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很低,缺乏基本的学术理想与追求,教育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能力较弱。即使通过优惠政策将原来的中专教师的身份转成高校系列的教师,但实际水平还是没有变化,教师离高等职业教育体现“高教性”的要求仍然有较大距离。
     2、来源渠道单一。目前大多数新的专业教师来自普通高校的应届硕士毕业生,甚至是本科毕业生,从普通高校到高职院校,缺乏企业背景,教师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不强,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导致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当前高职教育的整体社会地位不高,仍处于中国高等教育的边缘,也难以吸引有企业背景的优秀人才充实到高职教师队伍。
     3、业务素质偏低。由于高职教师的学历水平不高、实践能力又不足,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在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讲授方式,希望教师能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改进,但是教师不能有效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不能有效开发专业课综合性的实践项目,不能有效开展技术推广与社会服务。
     4、数量严重不足。高职师资总量相对不足,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生师比都超过20:1,使教师不得不疲于应付教学工作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由于课程负担较重,创新训练不够和参与科研项目较少,造成师资队伍整体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
     5、培训保障不力。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尽管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6),但还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建立起依托高校、大中型企业培养培训教师的基地。由于培训保障不力,导致当前高职培训形式单一,多数师资培训只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只重视业务培训而不注重全面素质提高,具体表现在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技能培训难以对口。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产品更新速度明显加速,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联系并不紧密,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和互动有限,这些都直接影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高职教师间也缺乏经常性的

    上一条:学分制试点改革系列报道七
    下一条:关于表彰并划拨“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配套经费的决定

    关闭

    © Copyright(C) 厦门华厦学院  地址:厦门市集美文教区天马路288号  邮编:361024 电话:0592-6276202 技术支持 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