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原有基础薄弱、来源渠道单一、业务素质仿低、数量严重不足等主要问题。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能胜任理论教学;还要提高动手能力,能指导学生实训、实践;还要参与企业相关的研发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克服技术难题、开展应用研究。面对“三能”教师队伍建设要求,高职院校应建立教师定期下企业制度,要求教师担任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任务,开展“立地式”服务,加大“三能”教师引进力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能”;师资队伍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最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数量上占据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科学定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种重要类型。“职业性”与“高教性”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在实际办学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好“职业性”与“高教性”的关系,“十一五”期间过分强调“职业性”,将学生掌握某项职业技能作为重点,导致高职毕业生的知识积累过于简单化,思维和逻辑训练严重不足,缺少创新精神,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可度不高,我国高职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高职教育的“弱势 ”在教育过程中显而易见,并集中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的环节上,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一、当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师资原有基础薄弱、来源渠道单一、业务素质偏低、数量严重不足和培训保障不力等方面。
1、原有基础薄弱。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中专升格而来的,中专学校的教师普遍存在学历层次整体水平偏低,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很低,缺乏基本的学术理想与追求,教育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能力较弱。即使通过优惠政策将原来的中专教师的身份转成高校系列的教师,但实际水平还是没有变化,教师离高等职业教育体现“高教性”的要求仍然有较大距离。
2、来源渠道单一。目前大多数新的专业教师来自普通高校的应届硕士毕业生,甚至是本科毕业生,从普通高校到高职院校,缺乏企业背景,教师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不强,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导致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当前高职教育的整体社会地位不高,仍处于中国高等教育的边缘,也难以吸引有企业背景的优秀人才充实到高职教师队伍。
3、业务素质偏低。由于高职教师的学历水平不高、实践能力又不足,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在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讲授方式,希望教师能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改进,但是教师不能有效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不能有效开发专业课综合性的实践项目,不能有效开展技术推广与社会服务。
4、数量严重不足。高职师资总量相对不足,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生师比都超过20:1,使教师不得不疲于应付教学工作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由于课程负担较重,创新训练不够和参与科研项目较少,造成师资队伍整体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
5、培训保障不力。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尽管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6),但还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建立起依托高校、大中型企业培养培训教师的基地。由于培训保障不力,导致当前高职培训形式单一,多数师资培训只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只重视业务培训而不注重全面素质提高,具体表现在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技能培训难以对口。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产品更新速度明显加速,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联系并不紧密,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和互动有限,这些都直接影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高职教师间也缺乏经常性的
上一条:学分制试点改革系列报道七
下一条:关于表彰并划拨“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配套经费的决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