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厦教务〔2025〕26号
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有关“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和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学校决定对 2025 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微调。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涉及专业
2025年招生的本科专业。
二、工作要求
1. 为保障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继续参照《厦门华厦学院关于修订 2024 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附件1)执行。
2. 请各专业在 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和优化。原则上专业课程的名称、学时、学分应与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一致,文字部分可根据需要进行微调。涉及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等内容的,总体框架不变的情况下,表述上可以优化。若对专业课程的名称、学时、学分进行调整或增减专业课程,需在定稿后提交至二级学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审核,并形成2025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意见。同时,将定稿的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说明提交教务处,经学校审核后发布使用。
3. 为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打造“1+1+X”模式的数字智能时代课程体系。第一个“1”代表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设的《数字素养与人工智能应用》通识必修课(1学分,16学时)。第二个“1”指的是在通识选修课中开设“数字素养类”选修课,涵盖“数据可视化之美”“GPT实战应用:提升提示词技巧”等跨学科通识选修课。“X”维度则代表各专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开发若干与AI融合的特色课程。
三、具体调整内容
本次人才培养方案需调整的内容,具体如下:
1.人才培养方案(附件2),第二部分“毕业要求”中的第11项:“数字素养”,对应的二级指标点调整如下:
11.1 具备扎实的数字素养基础,拥有信息利用意识,具备数智化环境中的基本安全防范能力;
11.2 熟练运用通专融合的数智化技术,灵活运用大模型及AI工具有效发现、并批判性获取数字资源;具备灵活运用计算思维,创造性地生成数字内容,并高效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11.3 能够熟练运用各类智能化工具和技术进行数据可视化,具备在数智环境中高效获取、分析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2.人才培养方案(附件2),第八点“数字素养教育”,下方文字内容调整为“学校开设通识必修课程《数字素养与人工智能应用》(1 学分,16 学时),全校学生均须修读;通识选修课中开设“数字素养类”选修课,要求每位学生至少修读1 学分;同时以XX、XX等专业课程为依托,提升学生专业领域的数字素养。”(此处的专业课程是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开发的若干与AI融合的特色课程)
3. 人才培养方案(附件2),第十点“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关联矩阵”,《数字素养与人工智能应用》对应的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如下:

其中,《数字素养与人工智能应用》对应工科专业的毕业要求7.1,具体表述调整为“掌握数字素养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意识;熟练运用大模型和AI 工具有效获取数字资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辨识数智时代信息的真伪与安全性,恪守网络道德,保护个人隐私与安全。”
4. 教学计划进度表(附件3),“通识必修课”课程类别下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模块中的《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调整为《数字素养与人工智能应用》(1 学分,16 学时)
四、提交材料及要求
1. 请各学院按照以上要求调整 2025 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学院为单位于2025年5月16日16:00前,经教学副院长审核后,以学院为单位汇总打包发送至linyh@hxxy.edu.cn,并抄送至clj@hxxy.edu.cn。谢谢配合!
2、若对专业课程学时、学分进行调整或增减专业课程等,需提交 2025 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说明(电子版+纸质),纸质需院长签字、盖学院章。(如专业课程未调整的,无需提交此份材料)
附件:
1.2024(21)-红头-华厦政字〔2024〕21号-《关于修订2024
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通知
2.厦门华厦学院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5级)(模板)
3.2025级XXX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等表格汇总(内有6张表)
厦门华厦学院教务处
2025年4月24日